【资料图】
“吐槽”是亲子关系的粘合剂
□宋鹏伟
“放假了我想放松一下,妈妈却嫌我起得晚……”“爸爸老拿我和他们同事的孩子比较,让我特别有压力……”8月18日下午,山西太原老军营街道新南二、新南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太原市第三十七中,组织了一场“吐槽大会”,同学们“一吐为快”,释放内心压力,“轻装上阵”迎接新学期。(8月21日《太原晚报》)
吐槽有益身心健康,“压力山大”的孩子们却鲜有这样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在背后“数落数落”父母,即使父母们完全蒙在鼓里,也可减轻压力,所以这样的机会不仅难得,而且极为必要。
暑假本是孩子们最长的假期,如今却被很多人称为“第三学期”,足见他们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假期尚且如此,平时就更不必说了。家长们普遍焦虑也是现实,所以尽管知道健康比什么都宝贵、每个孩子天赋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鼓励远比批评要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总难避免过度说教、过度施压甚至将自身焦虑加倍传递给孩子。长此以往,孩子成绩未必理想,亲子关系难免不好。而想要听到孩子的心里话,更是难上加难。
爱孩子,为孩子好,首先应当懂得孩子,理解孩子。在“吐槽大会”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终于有机会敞开心扉一吐为快,将埋在心底的无奈、不满和委屈释放出来,无疑具有相当的减压效果。在倾诉的同时,也听到别人的吐槽,更会让他们找到共鸣,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曾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内容:快去学习、你看看别人、不许看手机、你真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熟悉的话、相似的家长,背后都是由爱而生却不得法的沟通方式。而家长如果能够恰当地疏导和解释,孩子们对家长也会多一些理解。
最好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因此,这些吐槽有必要通过录音、文字等方式反馈给家长,而家长们的焦虑也应当让孩子知晓。孩子们刺耳的吐槽,家长们听了一定会感到震撼,这恰恰说明其平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换个视角,会看到更多真相,从而改掉那些习以为常却影响深远的坏习惯。当有了心与心的连接,沟通才会有效率,彼此也更能够相互理解,进而在自我批评和反思中更好地照顾对方情绪,修正教育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最在意的亲人,却可能伤害最深,这就是不会沟通可能引发的悲剧。每个人的视角都是局限的,对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父母尤其需要学会倾听、尊重和反思,从而给他们多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心灵上的关爱,帮助彼此健康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