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千阳县社会救助工作以“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为契机,聚焦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解民忧,用行动温暖民心,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
(资料图片)
深入走访送政策上门
围绕保持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稳”、主动上门体察群众“急”、着力解决困难群众“难”,开展民政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家庭院落,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开展走访慰问,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重点关怀、精准施策。
前不久,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齐志龙全家被纳入低保范围,每月享受低保金共1380元。儿子患有二级精神(智力)残疾,平时靠有妻子在家照顾,无经济收入。纳入低保后,齐志龙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齐志龙全家五口人,上有老母亲,下有两个子女,儿子残疾成为他的心头病,妻子在家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看儿女,一下让全家生活陷入困境。
县镇民政干部在大走访大排查过程中,得知齐志龙家的情况后,及时宣传救助政策将他全家拉人低保,有效解决了他们家的生活困难。
“不常到困难群众家里去坐坐,工作起来既没底也不安心。”镇村民政干部普遍认为,为了真正做到主动救助,千阳县将政策宣讲送到乡村同时,还入户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把符合社会救助条件但未提出救助申请的居民纳入救助范围。
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组织排查低收入人口1万人次,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众万人,解决困难群众问题100多个,保障农村低保2468 户5507人、城市低保570户891人、农村特困359户369人。
落实举措巩固脱贫成果
保持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按户施保”和“按人施保”相结合的救助模式,继续将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
认真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上半年共核查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安排核查任务6批次621条信息。
利用全省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建成全县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联合乡村振兴、教育、医保等部门整合信息数据,实行动态监测比对,对触发预警机制的低收入人口及时给予帮扶。
遇到困境可及时获得相应救助,千阳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资源,实行“核进来+核出去”双向预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今年4月,千阳县民政局通过线上比对发现,崔家头镇赵家塬村的赵程帆家的医疗开支较大。原来,赵程帆去年底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先后宝鸡中心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医院住院治疗,医治费用掏空了家里的积蓄。
县镇民政工作人员及时入户核查,将其赵程帆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近期又在住院销救助个人负担9万余元,给予18385元的临时救助金。
截至6月底,全县189名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低保111人,纳入特困供养1人;461名脱贫不稳定人口纳入低保212人,纳入特困供养5人;521名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275人,纳入特困供养3人,给予临时救助21人。
强化督导提升服务效能
加强对镇级社会救助审批确认权限实施检查指导,坚持每周到镇一次,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发现和帮助镇级解决审批确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类23条。
加强对镇级核对工作业务指导,着力提高电子授权码使用率,上半年共审核镇级提交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数据6126户14046人,占应核对户数100%。
完善镇级社会救助建设,严格执行一门受理、材料精简、分类转办、全程跟踪、归口反馈、数据成库要求,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只填一张表,有效推进救助流程集成、救助政策协同、救助资源统筹,打通了政策落实落地的最后一米。
印发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申请书模板。对于不符合纳入条件的群众,推行不予批准告知书制度。
健全完善县、镇、村社会救助申请(咨询)登记、社会救助热线等制度,对群众信访、来访逐户调查给予答复,上半年共调查办理群众信访、来访15件,做到了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答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千阳县将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把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救助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让救助效果成色更足、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 姜丹)
标签: